招商期货 |  招商致远资本 |  招商投资 |  招商证券香港 |  English 官方微博 软件下载 登录web交易 财管计划 理财超市 网上招聘 营业网点实时行情

转融通年内有望推出 两融业务量将大增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2012-03-20 16:53)

【正文】

    自去年成立以来,证券金融公司一直在进行紧张的转融通业务筹备工作。《第一财经日报》近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尽管设计各项业务规则和公司运营流程的工作压力很大,但转融通业务将肯定在年内推出。转融通业务有望提升融资融券的交易量,并与已经箭在弦上的沪深300ETF一起,大大扩展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手段。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侯外林也向本报记者证实,转融通今年很快会推出。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证券金融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包括公司自身的规章制度建设、转融通业务规则制定和风险管理体系的磨合等工作。相关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业务规则和流程,因为涉及到证券金融公司、两个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各家券商。尽管如此,监管层定的目标还是要在年内推出这项创新业务,目前已经开展了多轮联网测试。

融券卖出额将大幅增加

去年8月,融资融券经过一年多的试点之后,已经转为常规业务,券商参与的门槛也有所降低。除25家试点券商之外,绝大多数券商也都可以开展此项业务。因为对于那些没有证券承销、资产管理和自营三项业务的券商而言,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只需要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

转融通实际上就是券商与证券金融公司之间的融资融券业务。券商和客户做了融资或者融券交易之后,再跟证券金融公司之间做方向相反的一个交易,这样就把风险敞口转移给了证券金融公司。

转融通推出的第一个意义在于,将扩大市场的融资融券交易量,特别是融券业务量。由于没有转融通业务,目前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业务明显大于融券业务的交易量,后者主要受限于券商的自营规模。转融通推出后,券商将只作为一个中介,客户向券商借的券,最后由证券金融公司提供,从而可以大大扩张业务规模。目前,上证所每日的融资买入额达到24亿元,而融券卖出额只有2000万元左右。

配合沪深300ETF丰富套利手段

沪深300ETF的推出已经箭在弦上。沪深300ETF将肯定成为融券卖出的标的。投资者如果看空指数,可以融券卖出沪深300ETF。

转融通业务今年上线的另一个意义是,与沪深300ETF指数基金相互配合,丰富市场的交易和套利手段。如果投资者只是想把握沪深300指数期货和沪深300ETF之间的套利机会,也可以借由融券业务借入沪深300ETF。不过,这种套利由于参与人会很多,最终套利的收益减去交易成本会很小,因此只适合资金量大,并且在数量交易方面有完备的系统和人员的机构。

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

不过,转融通业务目前最大的障碍仍是风险控制机制。熟悉目前交易规则设计工作的人士称,如果客户的融资融券方向、品种选择是比较分散和随意的,那么风险较小;但市场往往存在羊群效应,如果投资者都做一个方向的交易,甚至集中融入某一种证券,那么违约风险就比较大。

记者查阅证监会去年颁布的转融通业务规则,发现证券金融公司需要遵守的风控指标十分严格。证券金融公司的净资本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对单一证券公司转融通的余额,不得超过证券金融公司净资本的50%;融出的每种证券余额不得超过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10%;充抵保证金的每种证券余额不得超过该证券总市值的15%。

另一项挑战则在于证券金融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证券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否足以预知风险。据悉,目前的制度安排将使得证券金融公司能通过证券公司掌握其客户的资金和证券头寸,但这么做显然也是需要成本的。

最后,风险则是系统性的——监管层可能还是比较担心转融通业务推出后,由于融券卖出规模加大,市场短期内会受到冲击。不过,从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的思路来看,证监会开始把完善市场的体制机制放在一个更重要的地位上;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小的投资者,则不适合融资融券这种高风险的交易方式。

利好大型上市券商

除非重大不利因素出现,转融通业务今年一定会上线,这也将给经纪业务规模较大,且单客户交易量大、投研实力强的综合型券商提供增加业务量的机会,并且也将对经纪业务产生削峰填谷的效果。

融资融券已经在去年成为一项常规业务,但真正能把业务量做得比较大的恐怕还是大型券商。

首先融资融券杠杆率不高(50%),除了能在熊市中利用融资业务(抵押套牢股票)盘活资金之外,对于那些追求高杠杆的客户意义不大(不如去做期指)。但是,融资融券对于一些需要做结构型金融工具的机构投资者,意义还是很大的。因此拥有较多机构客户的券商受益更大。

其次,这项业务还需要券商有一定的金融工程研究实力。显然,在这方面大型上市券商的优势更明显。

 

如果您不能打开pdf格式的文件,请您先下载PDF阅读器

【免责声明】

在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机构、本人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投资行为产生的相应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