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丁安华,刘启元 |
时间: | 2010年04月02日 |
重要性: | 深度报告 |
行业评级: | |
公司评级: | |
相关股票代码: | |
阅读权限: | 该文章钻石卡、金卡、银卡客户可阅读全文 |
摘要: | 报告名称:西南干旱专题报告-对CPI影响有限 研究员:丁安华,刘启元 报告类型: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日期:20100402 行业/子行业: 公司名称及代码: 投资建议: 【内容摘要】 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等地遭遇罕见干旱,目前干旱已经扩张到四川南部、广西、重庆等地,旱情短期内也没有缓解之势。干旱虽然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但我们认为对CPI的影响有限。虽然近期的云南降雨对缓解旱情有所帮助,但要全面解除干旱局面还得等到雨季到来。 主要观点: 持续的干旱给农牧业带来直接危害,使生产下降。西南五省虽然不是我国的主要产量区,但也是农业占比较重的省份,农业仍是当地特别是偏远地区的重要产业和收入来源。干旱给当地的种植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受灾较重的云南,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86%,其中绝收面积307.3千万公顷,小春作物预计减产50%,甘蔗减产20%,经济林果受灾面积2551千公顷,绝收6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50.4亿元。 干旱使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西南地区的部分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如甘蔗、烟叶、蚕茧和茶叶等。目前云南的甘蔗受灾面积已达甘蔗种植面积的75%,产糖量估计会下降15%以上。产糖量的预计下降已经使糖价连续4月上升,也给食糖的下游食品行业带来提价压力。 干旱对食品价格、进而对CPI的影响有限。首先,干旱在中国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自然灾害,有“十年九旱”之说;其次,西南地区并不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这个地区的干旱对全国的粮食产量影响有限;第三,秋冬春连旱也只是影响了小春粮的产量,而小春粮只占全年粮食产量的15%左右,夏粮及秋粮才是全年农业收入的重头戏;第四,最近的历史数据也表明,CPI甚至是粮食价格与当年的粮食产量相关性不大。 干旱凸显农村地区水利建设不足的问题。罕见的干旱气候使西南地区多年积聚的水利矛盾暴露,而全国的农村也都存在水利建设不足的问题。干旱将使农村水利问题得到更多的重视,温家宝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就明确提出,中国将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全行业水利投入有望达到2000亿元,比09年的1427亿元增长40%,水利建设将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高峰期。 干旱全面缓解须等雨季。近几天云南普降中到大雨,旱情有所缓解,但西南旱区前期气象干旱持续时间长、水分亏缺重,短期内的小到中雨降水过程仅能增加土壤表层水分,对表层之下的干土层影响甚微,对严重干旱的发展仅能起到阶段性减缓作用。在雨季到来之前,严重干旱缺水状况难以得到根本缓和。 【摘要结束】 |
全文: |